我國褐煤主要分布於內蒙古(gǔ)東部(bù)、黑龍江(jiāng)東部和(hé)雲南東部,特別(bié)是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(qū),褐煤資(zī)源量約占該地區煤炭資源量的70%以上。
2002年份全國褐煤主要產(chǎn)區褐煤產量
褐煤主要(yào)產區 |
累計產量 [萬噸] |
占全國褐煤 [%] |
內蒙古(gǔ) |
12248.71 |
87.39 |
遼(liáo)寧(níng) |
39.88 |
0.28 |
吉林 |
535.73 |
3.82 |
黑龍江(jiāng) |
89.13 |
0.64 |
山東 |
257.89 |
1.84 |
廣西 |
66.98 |
0.48 |
雲南 |
755.66 |
5.39 |
甘肅 |
22.37 |
0.16 |
全國合計 |
14016.35 |
100 |
我國褐(hè)煤商品煤的重要質量指標
礦區 |
全水分 Mt [%] |
平均灰分 Ad [% |
平均揮發分(fèn) Vdaf [%] |
低位發熱(rè)量 Qnet,ar [MJ/kg] |
成煤時代(dài) |
舒(shū)蘭 |
21.9 |
39.3 |
54.68 |
10.7 |
早(zǎo)第三紀 |
琿春 |
17.8 |
24.38 |
47.56 |
17.22 |
早第三紀 |
霍林河 |
28.1 |
31.51 |
51.11 |
12.66 |
晚侏羅紀 |
平莊 |
23.1 |
29.08 |
43.09 |
14.52 |
晚侏羅紀 |
寶日希勒 |
31.8 |
16.93 |
40.25 |
14.48 |
晚侏羅紀 |
紮局 |
32.3 |
17.66 |
44.53 |
15.36 |
晚侏(zhū)羅紀(jì) |
大雁 |
34.9 |
15.22 |
46.04 |
14.04 |
晚侏羅紀 |
龍口 |
21.1 |
16.98 |
44.82 |
19.57 |
早(zǎo)第三紀 |
小(xiǎo)龍潭 |
35.1 |
10.42 |
50.4 |
14.5 |
晚第三(sān)紀 |
伊敏 |
38.7 |
23.38 |
45.04 |
11.2 |
晚侏羅紀 |
先鋒 |
34.8 |
7.7 |
49.1 |
21.4 |
晚第三紀 |
昭通 |
50.5 |
25.5 |
55.4 |
<10.0 |
晚第三紀 |